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稳大盘、稳供应!发电、煤炭企业运行观察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2-05-27 08:46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13次提及能源相关内容。能源领域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为推动经济重回正轨提供最坚强的能源保障。

 

今天推出两篇发电企业、煤炭企业运行观察发展文章,以飨读者。
 

五大发电集团:迎难而上 稳中有进

《中国电业与能源》杂志记者 余璇  杜明俐
 
 
今年一季度,包括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五大发电集团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普遍实现“开门红”。
 
从一季度生产经营数据披露情况看,国家能源集团当期生产煤炭1.52亿吨,同比增长6.7%,煤炭销量1.96亿吨。发电量完成2742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完成2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中国华能一季度经营业绩也好于预期,降本控费扎实有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7%,利润、净利润超日历进度,电热量价齐升。
 
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则分别表示,“在逆境中实现扭亏为盈,如期实现一季度‘满堂红’”“总体实现了开门红、开局稳”“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
 
综合各集团公开发布信息,一季度五大发电集团均在努力推动转型升级、扭转经营颓势上发力,在常规发电保供稳供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发展新能源。
 

积极应对经营困境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电煤价格居高不下‘三重压力’,集团公司在逆境中实现扭亏为盈,转型发展步伐稳中加快。”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保供增效工作表彰会议中指出。
 
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在2022年第6次党组专题会、4月份生产经营工作例会、第7次领导班子碰头会上也表示,当前,受新冠疫情反弹、国际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在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易涨难跌的大背景下,国家电投全年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应密切关注、积极应对。
 
日前,五大发电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5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6153.58亿元,均呈现由盈转亏,共计亏损269.77亿元,较上年同期179.87亿元的盈利,下滑249.98%。巨亏之下,发电企业可谓负重前行。
 
在新冠疫情、国际局势动荡、煤价暴涨、能源保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电企业尽管一季度实现扭亏为赢,但全年发展走向仍不明朗。
 
作为煤电企业占比最高的成本支出,煤炭价格上涨是导致发电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关键因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但电煤价格总体高位上涨,一季度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300亿元左右,煤电企业仍大面积亏损。
 
中电联称,燃料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煤电企业持续大幅亏损,部分企业现金流异常紧张,增加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风险。由于热力价格大部分涉及民生,热价难随燃料成本上涨而疏导,热电联产企业也呈现大面积亏损状态。
 
从一季度工作会中也可以看出,煤价电价政策是各集团关注的重点内容。时任中国大唐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寇伟在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保供增效工作表彰会议上指出,要积极争取政策,统筹保供控价,加强市场煤采购管控,严格落实国家煤炭价格机制。
 
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江毅强调,要高度重视电煤保量控价工作,切实抓好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及中长期合同电量电价谈判工作。要重点关注煤电亏损单位,在做好保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电策略。
 

从电力市场化改革寻求出路

 
“虽然目前煤电的‘压舱石’地位暂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从长远看,火电行业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业内人士表示。
 
“‘煤电顶牛’现象,是我国煤电发展过程中挥之不去的一片阴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的‘煤’和计划的‘电’发生冲突,难以做到有机衔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徐进指出。
 
不过,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的相继发布,为有效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保持煤电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了曙光。
 
“在科技突破前,煤炭和煤电都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力量。解决电煤价格问题,还是需要出台中长期煤炭规划,持续增加供给能力,才能稳定长期的煤炭供应,进而稳定煤价,其他措施都是‘止疼药’。”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市场化改革,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成本显性化,也将煤电提供的调节和有效容量商品可计量化,对理性、客观衡量煤电在能源安全和保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积极意义。
 
中电联也建议,要加快推动形成市场化电价体系,合理疏导产业链上游成本。包括形成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市场体系和电价机制,疏导大规模消纳新能源所增加的系统运行成本。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要求,尽快将煤电电价调整到位,缓解由于燃料成本高涨导致的电力供应风险。推动高耗能企业进入市场,交易电价不设上限。进一步明确跨省跨区送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外送价格浮动机制按照落地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
 
“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不可避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还原煤电的商品属性,但煤电又不是一般普遍商品,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主导,也需要一定的政府指导。”徐进认为。
 
有发电企业内部人士则建议,电力市场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要充分考同质化、差异化竞争,为老发电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要控制好煤炭、气价的非理性上涨;另一方面要尊重规律,建立30万千瓦机组、60万千瓦机组、100万千瓦机组各自的赛道,才能更好调动诸如30、60万千瓦等级机组老发电企业投入科技创新、对标管理、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外,据能源监管有关人士透露,针对煤电企业的困境,下阶段监管重点主要在:一是从燃料供应入手,要求煤炭企业按照核定量释放产能;二是加强监控电煤长协履约率,从信用建设方面给予支持;三是探索承担电网调峰调频的煤电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项目配置中的优先权试点,远期可按照煤电容量占比实行新能源配额制。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谋求新路

 
今年一季度,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不断提升,接近总装机容量一半,煤电装机比重下降至46.1%。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发电量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发展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据公开信息,一季度中国华能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容量同比翻番,大基地大项目开发持续发力,核电水电发展稳步推进。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99.4%。龙源电力、国华投资、国电电力三大新能源主力将加快推动山东、江苏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有序推动青海玛尔挡“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进一步提速。
 
“应利用短暂的窗口期实现转型,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对现有机组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多类型的大规模储能和氢能作为灵活电源,占领调峰电源体系‘新高地’,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发电侧的新要求,主动应对新能源的爆发性增长。”针对发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业内人士表示。
 
据中电联预测,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下,2022年基建新增装机规模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左右。预计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6亿千瓦,同比增长9%左右。煤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上升至50%。水电4.1亿千瓦、并网风电3.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0亿千瓦、核电5557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
 
发电企业稳步转型迫在眉睫,针对目前发电企业提质增效、扭亏脱困、绿色转型等问题,一家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是以强化经营协同为抓手,提升市场营销水平。加强营销、燃料、生产、财务各专业协同配合,加强与电网协调,动态优化开机方式及负荷率,抓好内部电量优化转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以建立市场快速响应机制为抓手,严控燃料成本。加强动力煤期货研究,密切关注煤矿产量、销量及相关政策,提高市场分析研判能力,建立煤价走势分析曲线图,有效指导采购工作,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三是以完善新能源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为抓手,提升新能源整体竞争力。加大与电网协调力度,争取同区域风火联合调度,尽可能减少“弃风”损失。四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抓手,提升火电企业竞争力。加强灰渣、粉煤灰、石膏、热水等电力生产附加品的全价值链管理、商品化转换,实施市场化运作,提高产品价值。积极响应煤电市场准入、调峰需求、市场规则变化,统筹“三改联动”,降低度电成本。
 

煤炭企业:业绩飘红 供给亮眼

《中国电业与能源》杂志记者  白宇
 
 
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上市企业继续延续了景气局面,收获了“开门红”。根据上市煤企发布的一季度报告,多家上市煤炭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增幅破百,最大增幅超过500%。另外,记者注意到,多家煤炭企业在一季度赢利的同时,也积极发力保供担当,全力以赴保障煤炭供给,发挥着兜底保障的作用。
 

需求旺盛、精益管理等成业绩增长主因

 
首先来看业绩情况,从各家上市煤企发布的公告来看,赢利成为普遍现象。如行业龙头中国神华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9.02亿元,同比增长24.1%;净利润为189.57亿元,同比增长63.3%。
 
另外,冀中能源实现净利润9.84亿元,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511.18%。对此,冀中能源在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市场价格一季度以来持续高位运行,该公司持续科学化管理,强化提质增量的工作目标,使企业效益同比增长较高。
 
由此可见,一季度上市煤企的业绩飘红,与煤炭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增加不无关系。除了冀中能源外,淮北矿业、山西焦煤、蓝焰控股等10余家上市煤炭企业也均在一季度业绩的相关预告中提及了业绩增长的原因涉及煤炭价格的因素。
 
如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6.29%的淮北矿业就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报告期内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该公司商品煤销售价格较同期上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该公司商品煤销量较同期小幅上升。
 
以煤矿瓦斯治理及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利用等为主营业务的蓝焰控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8.34%,对此,该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该公司聚焦主业发展,多措并举深入挖掘生产潜力,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一季度实现煤层气单价、销售量、销售收入稳步提升。
 
净利润同比增长170.02%的山西焦煤则表示,一季度受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使得该公司的煤炭产品赢利同比大幅增加。
 
另外,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山西焦煤也提到了该公司推行精益化管理,强化了成本费用管控。记者注意到,除了煤炭价格的因素对业绩产生影响外,部分上市煤企也提出业绩增长与在公司内部实施精益化管理、拓展相关项目有所相关。
 
上海能源就在预增报告中指出,该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和产运销协调,强化成本管控,克服生产接续紧张带来的影响,抓住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圆满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根据后续该公司发布的公告,今年一季度,上海能源实现净利润7.80亿元,同比增长306.55%。
 
兖矿能源也明确,该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维持高位,同时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对冲了成本费用上涨影响,业绩大幅提升,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实现66.77亿元,同比增长194.64%。
 

多措并举积极保障煤炭供给

 
除了经营业绩,多家煤炭企业还对今年一季度能源供给情况进行了公布。
 
4月7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一季度生产经营及能源保供稳价、稳增长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把能源保供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煤炭板块挖潜提效、吨煤必争,自产煤量突破1.5亿吨,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神东煤炭、准能集团等煤炭企业做好煤矿高负荷生产形势下的采掘接续,加快推进后续资源开发,高质量完成重点保供任务。电力板块各机组应启尽启、应发尽发、稳发满发,保障安全稳定供应。运输板块科学组织、高效运行。朔黄铁路黄大线煤炭运量同比翻番;黄骅港务在我国人工长航道史上第一次实现了5万吨级重载船舶双向通航,船舶在港作业时间节省两个小时左右,港口运营效能和煤炭保供能力获得大幅提升;航运公司同比提前12天实现货运量突破5000万吨,创历史新高。
 
不仅仅是国家能源集团,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积极保障煤炭供给,发力保供担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原煤产量为10.8亿吨,同比增长10.3%。另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也发布了全国原煤产量前10名企业的排名情况,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5.7亿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3.8%。10家企业产量全部实现增长,充分展现了国有大型企业在煤炭保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产量排名在第2位的晋能控股集团就表示,该集团积极聚焦山西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坚持党建“六个引领”,围绕“196111”工作目标体系,全力实施“12311”行动计划,顶住疫情影响压力,在全力做好保供工作的同时,扎实推动三大主业稳步发展。第一季度,生产原煤10121万吨,同比增加707万吨,增幅7.5%;火电机组发电量完成104.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另外,对于不在榜单的部分煤炭企业,保供也是一季度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如徐矿集团今年一季度发挥智能化工作面生产优势,全力推进“六大能源基地”建设,有序组织平稳生产。采取自有煤矿调拨、协调省外自有煤矿调运、市场化采购等方式,一季度煤炭贸易量同比增长34.4%。保障机组发电。在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情况下,不计成本、不讲条件,能发尽发、应发尽发、稳发满发,一季度全集团控股电厂实现“零非停”,发电量同比增长12%。
 

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供需偏紧情况或将出现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内容,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受安全环保约束、疫情反复、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2022年中还可能出现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供需偏紧或宽松的情况。
 
因此,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今年的保供任务也才刚刚拉开帷幕。另外,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提及煤炭保供的相关事宜。
 
如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备设施建设。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引导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5月11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明确,要优化政策、强化协调,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
 
在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5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
 
不难看出,今后一段时间,对于煤炭行业来说,保供仍将是重头戏。对此,煤炭企业也已纷纷开始布局,如陕煤集团就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巩固生产企业高产稳产态势,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资金保障,筑牢安全环保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和稳增长贡献“陕煤力量”。

版权所有:河南省电工行业协会    地址: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莲花街352号联东U谷2号楼4楼    邮编:450000    网址:www.hndgxh.com

电话:0371-66202511    手机:13598827068    邮箱:hndgxh@163.com

技术支持:耕宇科技  方圆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品牌部   豫ICP备2023028837号-1